中巴关系为什么这么好(中巴关系为什么比中朝要好)

今年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关于“巴铁”兄弟的视频,我也没少看,一看评论区,总有一些喜欢“独立思考”的大聪明,会暗戳戳的告诉你,中巴关系取决于印度,还有的会说,巴基斯坦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你知道美

今年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关于“巴铁”兄弟的视频,我也没少看,一看评论区,总有一些喜欢“独立思考”的大聪明,会暗戳戳的告诉你,中巴关系取决于印度,还有的会说,巴基斯坦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你知道美

今年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关于“巴铁”兄弟的视频,我也没少看,一看评论区,总有一些喜欢“独立思考”的大聪明,会暗戳戳的告诉你,中巴关系取决于印度,还有的会说,巴基斯坦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你知道美巴同盟吗?

甚至曾经在巴基斯坦生活和工作的朋友,会各种吐糟,不忍直视,还奉劝没去过巴基斯坦的人放弃天真的幻想,有些评论有鼻子有眼的,看完之后,你会疑惑,“巴铁”究竟铁不铁呢?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将抽丝剥茧,系统性地分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你解开其中的困惑,从质疑“巴铁” 这件事情背后,能看出哪些明显的思维陷阱?中巴友谊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牢不可破?

一个反常的现象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有血海深仇,今天的中日关系矛盾也比较多,为什么国内存在不少“媚日”和“精日”分子?甚至有些知识分子公然为日本侵略洗地,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心理在作祟呢?

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政冷经热",两国在经贸、科技领域的合作都比较密切,双边贸易连续三年突破3000亿美元,即便这样,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是全世界最低,不到10%。

这种现象虽然和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看似不同,但背后的逻辑相通,很多网友都在混淆了一个概念,将两国之间的关系,与两国人民对彼此国家的印象混为一谈,这二者之间,完全是受到不同的力量支配的。

今天很多质疑“中巴”关系的人,就是将二者混为一谈,所以我们就必须找到背后的根源,才能看透问题的本质。

是什么在塑造国家形象?

首先不能说,二者毫无关系,但是你对一个国家民众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个国家给你的印象,也就是这个国家形象对你的吸引力,可以概括为软实力。

软实力的基础来自于硬实力,军事和经济就是硬实力,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能力,塑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软实力,俄罗斯,虽然经济实力无法与美国相比,但是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实力,也塑造了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正如普京大帝给人的印象一样,让人敬畏。

软实力不但塑造国家形象,也塑造地区形象,举个例子,在中国国内,不同省、市的人,第一次打交道的时候,都会受到地域的影响,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虽然都是一线城市,但是在人们脑海里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

这种地区形象塑造的软实力,会逐渐形成印象标签,甚至演化成了地区鄙视链,以此类推,放眼全球,不同的国家的人们打交道的时候,对方国家的软实力,会极大的影响你对他们的态度,哪怕你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改变不了这种现实。

很多年以来,国内的“崇洋媚外”现场,本身就是西方国家软实力塑造的结果,当一个国家经济发达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就会带动文化的强势对外输出,日本二战以后快速的经济崛起,带动了动漫产业强势对外输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塑造了日本的软实力。

日本、韩国其实都有这种现象,今天国内不乏一些“媚日”和“精日”分子,其根本原因就是日本的软实力在起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逐渐开始恢复东亚文化中心的地位。

你只要看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再看看2021日本奥运会,什么叫文明碾压?所以今天中国的“精日”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是实力提高的一个必然结果。

把问题转到巴基斯坦和中国的问题上来,为什么现在网络上会质疑“巴铁”?首先就是巴基斯坦由于从建国以来,面临种种发展困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社会内部矛盾问题也比较严重,所以导致软实力薄弱,很难对今天中国的年轻人缺乏吸引力。

其次就是,虽然中国今天中国经济蒸蒸日上,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软实力与欧美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巴基斯坦的年轻一代吸引力也是有限的,西方文化显然更流行。

中巴友谊可以追溯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但是随着这一代见证者的老去,这种记忆很难在彼此的后代中传承,巴基斯坦有一个传统就是,年轻人比较听老人的话,他们的爷爷奶奶会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他们的兄弟”。

今天的中国年轻一代,想法和观念与祖辈发生了巨大的差别,种种原因导致,虽然“中巴两国”是全天候友谊,但是当两国民族接触的时候,宗教、文化的差异,自然会带来隔阂。

但是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文化、贸易的交流不够频繁导致的,与中巴两国之间“全天候的友谊”毫不相干。

患难见真情

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巴基斯坦在第一时间,积极对中国进行援助,灾难发生4天后,2架巴基斯坦空军的C130运输机搭载着约90万美元的物资飞赴中国,其中包括22260定帐篷,为此搬空了自己的国家灾害物资储备,这对于经济并不发达巴基斯坦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虽然中国大使馆表示希望以中方购买的方式送给灾区,但是巴方却说:“这些援助不是用钱来衡量的”,此时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表示:“中国兄弟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一时间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面对全球疫情蔓延,中国不但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而且以最快的速度研发疫苗,担起国际责任,向全世界援助疫苗,巴基斯坦是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疫苗援助的第一个国家,两国关系情比金坚,真金不怕火炼。

网络环境的嘈杂

即便如此,还是有些评论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看似很理智,貌似道出了国际关系的本质,但是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将两国的友谊放在了国家利益的对立面,好像二者水火不容,这显然很扯淡。

外交本身就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根本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关键是什么是“利益”,什么又是“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的复杂性

国家利益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是难回答的,对于富得流油的中东石油国家,经济利益的比重会比较靠后,很大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往往取决于,这个国家政府设定的发展战略。

而战略往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国际环境不断调整,即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也是如此,比如,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的策略,到奥巴马时期都是不一样的,一旦策略调整,那么对国家利益的定义就会发生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宗教、文化的巨大差异,让国际局势风雨变幻,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之下,两国之间的关系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回顾中巴关系70年来的发展,从局部区域来看,受到整个南亚局势的影响,从全局来看,历史上又受到前苏联和美国的影响,所以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一些网络“大聪明”喜欢强调“美巴同盟”,说巴基斯坦是美国的盟友,然后再映射到今天的中美关系,从而证明“巴铁”不够铁,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把“中巴友谊”归结为印巴矛盾的结果。

这只能说明“谬论”之所以能广为传播,在于逻辑足够简单,理解成本比较低,但是往往离事实相去甚远,而且非常狭隘。

中巴友谊为什么坚如磐石?

“中巴关系”之所以能够成为典范,本质上是两国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但是由于国家环境的变化,两国经常受到来自各不同国家的压力,而这些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有很明显的帝国主义倾向,比如印度、前苏联、美国。

你没有听错,的确是印度

印巴关系是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政治问题,两国可以算得上死敌,但是归根结底是英国殖民时代造成的,二者之前都属于英属印度,是为了方便英国殖民统治,强行捆绑在一起的一个地区概念。

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已经无力维持殖民地体系,全球反殖民运动兴起,在民族自决的思潮影响下,1947年,英属“印度”,分成了两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成为了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就是“印巴分治”。

两国选择独立,就要面临一个领土划分问题,这就不得不提无比坑爹的蒙巴顿方案,这个方案就是由英国驻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的,英国对此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财富,以及打开财富的钥匙,同时还有一把枪,但是对方只是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过,历史上的三次印巴战争也都和这块区域有关,如果你翻看地图,就会发现,克什米尔地区东面与我国的新疆、西藏交界,西邻巴基斯坦,南接印度,北面与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接壤,这里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位于巴基斯坦境内。

中巴关系为什么这么好(中巴关系为什么比中朝要好)

克什米尔地区

在“印巴分治”不到一年,1948年1月,被印度人奉为圣雄的“甘地”被暗杀,凶手是狂热的印度民族主义分子,理由竟然是甘地对伊斯兰教徒和巴基斯坦太过让步,甘地的继任者尼赫鲁则显得很强硬。

在尼赫鲁时期,印度自视为大英帝国南亚的遗产的继承人,甚至认为印度是世界单独一极,印度的自大是历史悠久的,独立之后甚至效仿大英帝国侵略和殖民,而人口和资源较弱的巴基斯坦,多年来遭到印度的威胁和压制。

尼赫鲁后期甚至对中国也不怀好意,念念不忘英国殖民时期划分的“麦克马洪线”,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得寸进尺,印度迷之自信的认为自己的陆军所向披靡,终于在1962年迈出了危险的一步,其结果就是被中国解放军暴打,虽然双方都低调处理,但是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一落千丈。

尼赫鲁也在2年后郁郁而终,但是印度对巴基斯坦丝毫没有手软,矛盾愈演愈烈,1965年,发生了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巴基斯坦当时的盟友美国,在表面上保持中立,实则暗中支持印度。

1965年9月,印军突然越过国境线向巴基斯坦发起大规模进攻,巴守军节节败退,巴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危在旦夕,就在这危难之际,毛主席审时度势,坚定的站在了巴基斯坦一边。

中国在准备军事干预的同时,开始积极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甚至决定从中方现役部队使用的坦克中拨出一部分用来援助巴基斯坦,这让美、苏大为震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限令印度、巴基斯坦在3天内实现停火,第二次印巴战争随即进入尾声。

随后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巴基斯坦,此时正处于我国“两弹一星”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功的阶段,战略威慑能力大幅度提高,美国和苏联的核讹诈失效,尤其是在1970年中国人造卫星升空,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洲际核打击的战略威慑能力。

在联合会会议上,随着时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爽朗笑声响彻联合国大厅,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席位,成为任理事国之一。

印度在苏联和美国的支持下,不断破坏南亚的和平局势,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巴关系的发展,但是把“中巴关系”,简单的归结为印度,是非常狭隘的。

印度在南亚次大陆称霸,其本质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南亚力量角逐的结果,而随着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常”,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70年代,苏联的帝国主义行为越发明显,中国与苏联的持续恶化,“古巴导弹危机”以后,美国又处于劣势,迫使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开始调整策略,一方面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升温,另外一方面改变对华政策。

随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他先借道前往巴基斯坦参加一场会议,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悄悄的坐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中、美关系迎来转机。

正是由于巴基斯坦与美国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促成了中、美建交,1979年,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直接威胁到了巴基斯坦北部边境,自然也就拉近了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关系,这一年国与美国正式建交。

从历史中我们发现,两国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受到全球和地区局势的影响和制约,每次重大事件背后,会导致一系列的关系调整,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国家利益往往和良好的外交关系相生相伴相伴二者并不是零和博弈,长期良好的外交关系往往能够推动双方国家利益的实现,中国和巴基斯坦就是这样的典范。

伟人的遗产

2013年,两国的关系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口自由区运营权正式移交中国,随后“中巴经济走廊”,开始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样板工程,从巴基斯坦开始,中国和巴基斯坦也成为了命运共同体。

瓜达尔港的落地,对中国的意义极其重大,关乎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长期以来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然而海上航线的运输油船80%经过马六甲海峡,这里有美国最密集的军事基地,无疑给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是优良的深水港,它南临印度洋,西望阿拉伯海与红海, 北靠伊朗,距霍尔木兹海峡400公里,这是中东石油出口的必经之路,离巴基斯坦最近的海港城市卡拉奇 500公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以后我国海上的石油航线就可以不必绕远路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把输油气管道从瓜达尔港铺设,经奎达北上进入我国的新疆, 再与中亚大输油管道相接,其战略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这个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中巴关系”,这种深度的战略合作本身基于双方的国家利益,但是良好的外交关系是促成这一合作的关键,这也是“中巴友谊”的见证,与中国合作共建瓜达尔深水港,并不是一个必然事件。

早在1998年,巴基斯坦当时的谢里夫政府避开国际社会的注意,没有任何投标活动,就匆匆忙忙的与美国福布斯公司签订了共同投资开发瓜达尔港的备忘录,美国的条件其实非常霸道。

不仅包括深海港口,还包括陆地延伸部分,美方享有自主采取安防措施的权力,为了保证公司与美国本部和世界其它分公司的通信联络的畅通,福布斯公司还单独建立了电子通信网络,包括卫星地面站、微波发射塔等。

公司还有属于自己的机场和飞行跑道,按照计划,瓜德尔港将被建成一个“国中之国”,和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几乎没有区别,该计划被泄露之后,巴基斯坦军方和媒体极为不满,认为当前的政府出卖了国家主权,在强大的国内舆论压力下,这个项目被叫停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就变得非常有戏剧性,虽然美国福布斯公司在瓜达尔深水港的合作已经泡汤了,但是未必就能轮到中国。

这个事情的转机,还要追溯到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时期,巴基斯坦在眼看就要战败的时候,中国随即向印度驻华大使递交了一份措辞异常强硬的照会,印度在接到照会后,曾立即要求美国提供庇护。

希望美国公开声明,“一旦中国进攻印度,美国将会干涉,并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的态度,但是鉴于朝鲜战争上的失败,美国断然拒绝了印度的这一要求,印度才迅速接受了安理会的停火决议结束了第二次印巴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巴基斯坦有一位名叫佩尔韦兹·穆沙拉夫的炮兵军官,和当时所有巴基斯坦军人一样,对中国在危难之时的援助充满感激之情,34年后,他已经成为巴基斯坦最高军事将领,1999年4月开始担任陆军参谋长。

这一年恰逢巴基斯坦内忧外患,无奈之下,穆沙拉夫被迫发动政变获得政权,与其说是政变,不如说是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掌握最高权力的穆沙拉夫,就尽快邀请中国共同开发瓜达尔深水港项目。

双方于2001年敲定该项目,签署了相关协议,这一年穆沙拉夫当选巴基斯坦总统,这才有了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展开。

这个故事可以充分说明,良好的外交关系往往能够推动双方国家利益的实现,当初1965毛主席决定支持巴基斯坦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48年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深水港会帮助中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因为1965年的中国石油的能源根本没有进口一说,最早从中东进口石油是1993年,最后的圆满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从历史的过往中我们会发现,正是因为全球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中国与巴基斯坦在过去的70年里,经受住了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的考验,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两国关系不但牢不可破,而且历久弥新,“中巴友谊”弥足珍贵,千万不要因为网上的一些负面言论去质疑“巴铁”究竟铁不铁,这样只会“亲者痛,仇者快”,在中国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评论区潜伏一些“第五纵队”成员,又有什么大将小怪的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xz1898.com/n/78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3 22:05
下一篇 2022-10-03 22: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9755269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