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摘要:2014年,雪域高原上挂上一条长长的丝带,全长251千米的拉日铁路建成通车,连接起西藏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拉萨和日喀则,这是继青藏铁路创造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之后的又一壮举。如今,他依旧坚守在勘正文摘要:20

摘要:

2014年,雪域高原上挂上一条长长的丝带,全长251千米的拉日铁路建成通车,连接起西藏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拉萨和日喀则,这是继青藏铁路创造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之后的又一壮举。如今,他依旧坚守在勘

正文摘要:

2014年,雪域高原上挂上一条长长的丝带,全长251千米的拉日铁路建成通车,连接起西藏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拉萨和日喀则,这是继青藏铁路创造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之后的又一壮举。如今,他依旧坚守在勘察设计一线,继续用双脚丈量西藏的山川和沟壑,用双手描绘西藏铁路建设美好蓝图。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这个人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扎根雪域高原14载,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副主任于本蕃用脚步丈量天路,用奋斗书写人生,终获岁月的丰厚回馈:继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和铁路青年五四奖章后,11月24日,于本蕃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选择即是无悔

14年前,青藏铁路格拉段通车运营前夕,于本蕃作为第一批高原铁路养路工来到唐古拉线路车间。当时正值隆冬季节,白茫茫的天地中,只有两根向雪山深处延伸的钢轨和几间孤零零的板房。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于本蕃和工友们经受住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高质量完成了整理磨合、验收维修、调试线路等一系列工作任务,打通了青藏铁路格拉段全线开通运营的“最后一公里”。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有人受不了这里严酷的自然环境而离开了,于本蕃虽然没想过离开,却也有茫然的时候。但他始终记得,当时选择放弃相对安逸的乌兰线路工区工作,来到这里的初衷:“青藏铁路是全世界最为先进的高原铁路,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值得我一辈子学习,这条铁路意义非比寻常,值得我一辈子守护。”同时,他也记得师傅王建明的教诲:“不能把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要把它作为一份孜孜追求的事业。”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于本蕃扎下根来,从当徒弟到当师傅,再到当上工长、车间副主任,这一待就是14年。直到今天,他仍是无悔选择,每当有新职工分配到车间,他总会向他们讲述这些年来自己的抉择与奋斗、使命与担当,激励他们扎根高原、踏实工作。

安全即是使命

如同唐古拉火车站旁树立的纪念碑碑文所述:“此处群山连绵,冰峰并列,积雪没领,空气稀薄,篷绝草枯,云冷霜寒,生命禁区,危乎高哉!”在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里进行铁路养护,要确保不出问题,谈何容易。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2017年,于本蕃从工作了11年的唐古拉线路车间调到望昆线路车间,任车间副主任。望昆,意为“守望昆仑”。虽然比唐古拉线路车间海拔稍低,但车间所负责116公里线路的平均海拔仍在45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5%,自然环境艰苦恶劣。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夏日正午,强烈的紫外线让钢轨温度飙升至近50摄氏度,膝盖跪在钢轨上,会被烙出一道道痕迹;冬季,寒冷的天气把身体冻得僵硬,戴护膝干活又不得劲。经年累月,于本蕃膝盖上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他开玩笑说:“上线路不用再戴护膝了,我已经有了‘人肉护膝’!”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在于本蕃的记忆中,2019年2月的那场“暴风雪阻击战”让他记忆犹新。那天凌晨,段调度指挥中心电话通知青藏铁路格拉段K965至K975区段线路被大雪掩埋,影响行车,要立刻上道处理险情。他带领应急抢险队伍赶往现场。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直到早上六点多,线路上的雪基本清理完毕,于本蕃和工友们的棉帽子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体力也已经透支,彼此搀扶着才回到工区。

“那是我见过的最大一场雪,但再冷再累再难也要守住线路。”于本蕃说道。

榜样即是旗帜

为了确保管内线桥设备的持续安全畅通,于本蕃带头行走在线路设备整修的最前沿。每天外出作业碰到的情况,和晚上总结会上大家讨论的各类问题,都被他工工整整记在笔记本上,一边是案例,一边是原理方法,为了醒目,他特意用不同颜色的笔,有些地方还画出示意图。十几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案例积攒了十几万字,其中有小技巧,也有大经验;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教训,他将其命名为“抗冻笔记”。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笔记虽好,但因其专业性极强,很难推广。经过再思考、再提炼,于本蕃最终将十几万字的“抗冻笔记”凝炼为看、测、析、敲、听、验的“六字真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车间干部职工。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多年来,于本蕃和同事们还先后完成悬绳起拨道法、软轴捣固提升质量等多项技术攻关。在他的带领下,望昆车间的TQI值由往年的7下降至4,线路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2018年,集团公司开始推进标准化规范化车间创建。于本蕃以职责清、分工清、量化清、考核清和工作项点清为目标,对车间的各岗位职责标准和工作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细致规范了定置管理、职工仪表、内务整理、物品摆放等具体事项,并将岗位分工表和工作流程图以条目式、人性化的方式揭挂上墙,在提高职工标准意识的同时,让他们快速学标对标贯标,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练硬功”的良好局面。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坚守高原14载,于本蕃满脑子装的是哪里要养护、哪里要巡查,哪个疑难杂症没解决,哪个职工有困难以及哪个轻工思想有波动……事无巨细,他都了然于胸。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为了支持于本蕃,妻子王兴芳全职在家带孩子。2018年8月,妻子带着孩子来到望昆看望于本蕃,虽然已是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节,妻子还是因为高原反应一直卧床,而于本蕃整日带队冒雨巡线、汛期防洪、天窗作业,忙得脚不沾地。

“家里有事,我爱人搭便车回去时,我正在巡线,都没顾上送她娘俩。”提起妻子,于本蕃心中无比愧疚。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寒来暑往,岿然屹立的昆仑山风雪依旧,于本蕃信念依旧。在这个生命与自然时刻斗争的地方,于本蕃如同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他用勤奋和奉献履行着自己对安全生产的承诺和责任,书写着自己的灿烂青春。

##他们用脚步丈量奇迹天路

图 文:周悦翔 桂连鑫

编 辑:马建林

审 核:赵风斌

监 制:王 韬

总监制:李宗仁

用脚步丈量“天路”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4年,雪域高原上挂上一条长长的丝带,全长251千米的拉日铁路建成通车,连接起西藏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拉萨和日喀则,这是继青藏铁路创造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之后的又一壮举。

作为负责拉日铁路勘察设计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主管院总工程师,净文常已经在西藏坚守奉献30多年,先后主持和参加了青藏铁路、拉日铁路、中尼铁路等十余条国家重点铁路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为解决多年冻土、地热、风沙等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过国家优秀工程奖、全国勘察金奖以及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是铁路行业的知名专家。

选线专家 踏遍高山终不悔

从事过工程建设的人都知道,线路方案的选择,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这也是最考验方案决策者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2009年,净文常开始主管西藏境内的铁路勘察设计项目,并担任技术总负责。上任伊始,他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青藏铁路的第一条延伸线——拉日铁路。

为了选择一条最佳的线路方案,他带队穿越海拔4500米的仁布雪山,走遍了羊卓雍错周边的沟沟坎坎,详细调查了羊八井气热田周边的各种复杂地形,实地走访了年楚河两岸的各个村落。在长达90多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内,为了详细察看各个隧道进出口区域的地质及线路情况,他徒步爬到山上反复察看。他与设计团队共同选定了雅鲁藏布江方案,并根据地质成果意见最终决定采用北方案,为国家节约投资8891万元。

中尼铁路是净文常负责的又一个重大项目,被誉为“世界上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为确定中尼铁路的几大通道选择,净文常从2013年起带领技术团队十余次赴中尼铁路沿线及樟木口岸、吉隆口岸进行深入调研、走访,经过多方案比选,最终选定吉隆口岸作为中尼铁路的首选方案。他所主持的中尼铁路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各方专家的一致肯定,并在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设计投标中一举中标。

攻坚先锋 世界难题只等闲

拉日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穿越高地热区的铁路,在它穿越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约6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温泉及热泉,温度一般在40摄氏度到90摄氏度之间,涉及隧道共8座,总长约47公里,为国内之最,也是世界罕见的工程地质难题,国内外尚无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

作为主管拉日铁路的技术负责人,净文常前后30多次带队沿线实地踏勘,开展专项技术攻关。

针对拉日铁路雅江峡谷区的地热形成机理、分布特征和地热灾害特性,他提出了地热地区隧道选线应遵循“正交地热带、高位傍山、临江降温”的选线原则,首创高地热峡谷区“空间控制法”选线技术,成功解决了高地温环境下隧道热害防治和处理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针对雅江地区存在的大风天气沙蚀路基现象,他主持进行了专项风沙治理环保性试验,设计采用了立体防护措施,在沙丘表面主要采用石方格固沙、同时设置防风栅栏、高立式挡风墙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治沙效果。

经过五年的钻研,净文常带领技术团队一举攻克了拉日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地热温度最高”“内燃机车牵引隧道最长”“高海拔风沙治理”这三项世界性难题。

2014年8月15日,拉日铁路胜利通车,运营至今先后经历了高地温、长隧道、风沙和尼泊尔强烈地震的重重考验,将奇迹定格在了藏西南的高山峡谷中,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规划大师 十年奉献为高原

作为行业内知名的铁路专家,10年来,净文常先后主持编制完成了西藏“十二五”“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研究规划了川藏线、西宁、玉树等西藏对外联系主干铁路的方案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西藏面向境外的中尼铁路方案研究工作。

2018年10月,川藏铁路规划设计正式启动,中铁一院受命承担了全线最艰巨的昌都到林芝段勘察设计任务。作为藏区项目的技术主管,净文常不顾年逾半百、身患高血压的身体条件限制,毅然决然地再次率队入藏。

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遍布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巨大,面临着地震频发、断裂构造发育、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保等一系列世界级的工程建设难题。

为了科学编制工作方案,净文常率领技术团队几乎走遍线路沿线附近的深邃峡谷和人迹罕至高山,完成了十几万米的地质钻探和上万公里的外业调查,查清了地质地貌和生态气候,在经过三十多个设计思路、百余张设计图纸和近万公里线路方案比较、400多个日夜缜密思考后,解决了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为川藏铁路的顺利启动和全面推进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如今,他依旧坚守在勘察设计一线,继续用双脚丈量西藏的山川和沟壑,用双手描绘西藏铁路建设美好蓝图。

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为实现火车跃上世界屋脊的百年梦想,净文常奉献了人生最为宝贵的美好时光,抒写了一名高原天路“探路者”的使命与情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xz1898.com/n/98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3 19:23
下一篇 2022-10-23 19: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9755269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